任见:嵩岳后山行记--原题:偃师南部山区,地质文旅宝地
任见:嵩岳后山行记--原题:偃师南部山区,地质文旅宝地
任见:嵩岳后山行记
(原题:偃师南部山区,地质文旅宝地)
~
南山行
近期,选晴日,择雨天,多次观览考察偃师南部山区,颇有感怀。
柏峪、府店、佛光、来定、车李、曹窑……一些原本小众、冷门的景观,有似藏在深闺,一朝揭开神秘的面纱,展示出乡姑般的质朴之美。
在近期对嵩岳后山的访问中,几次经过九龙角水库,我愿意称之为九龙湖,尽管它很小。正因为它小,名字要简单才好。
它的年龄有六十多岁,已是花甲,依然康健。九龙角,意谓九山所指,证明地形之美。水面,确实袖珍,但这泓清水,于当地农业非常重要。
数据显示,九龙湖位于伊河支流马涧河上,最大坝高37.1米,坝顶长375米,容量1060万立方米。
站在粘土坝上,但见空气透亮,碧水平展,举首放眼,天色碧蓝,云朵洁白,北边是来时所经乡间道路,南边山峦连绵,适合徒步和登攀。
过了九龙湖,便进入中岳后山地质博物区。曾经大肆采石在山梁上切出的巨型“伤口”,已得政策之益,开启了“修复”的里程。
嵩山岩
嵩山地质,以其岩龄古老、构造丰富、出露良好、形迹各异而闻名中外。
在嵩山的偃师南部区域,完整地保留着太古代、元古代、古生代、中生代、新生代五个地质年代的构造形态,特别适合中小学生的游览研学。
嵩山岩块中存在很多断层。断层是岩石的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。在偃师南部山地,岩石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,深度有深有浅,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壳,浅可切穿盖层或出露地表,有的已不活动,有的还在继续。
嵩山地质构造中的褶皱也有特色。褶皱是岩石的弯曲现象,包括向斜和背斜等状。如果说岩石断层是刚性作用的结果,岩层弯曲则来自慢性活动或低应力作用。这些岩石发育状况,在斯地相当直观,利于教学。
在佛光村的北山上,遥望嶙嶙南峰,看到一道面向西北的摩崖,非常适合造像。当然,如今不一定是宗教的了,郦道元、李时珍这些和嵩山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可以被“请”出来吧?
山道两侧,岩石密布,各个地质时期都有,水成岩的层层沉积状态尤其好像千叠大书,不定哪一页还有古生物的“插图”,诱惑人们探寻答案。
香炉峰
偃师南部山区的东端最高峰,是香炉峰,其下的村庄叫柏峪,柏峪人谓曰香炉寨。
在柏峪村仰头观看香炉峰,最高处确乎突起一立方体类似人工筑建的“山寨”,当然那是鬼斧神工所造就啦。
自柏峪出发,一条纡回的山道缓慢向上。
缓慢,是我的选择和做法。年富力强者,远远走在前面,去嵩山少林寺的达摩洞——此处乃系少林后山,不怕苦不怕累的人,走上去即见觉法大师修习禅定的石龛了。
遇到一个牧羊人,赶着六只羊,询问之,对曰,家在最上面的那个村庄,人多已迁走,仅余四户啦。
遥望他的那个村庄,高而远,依稀几角房檐,淹没在绿色中。他的家在高山之上,周边的青草更好,羊或更喜欢,但他和他的鞭子是羊的主宰,他执意弃丰就瘠,羊们又能怎样,只能被迫或拥护他。
走到一个较高的小山庄,看到两只黄狗,大叫,打招呼,耸着腰走啦。
在一家塌圮的屋墙中,停着一辆簇新的三轮摩托。回望上山的路,人行尚且狭窄和艰难,塌方之处尤多,别的方向也没有路,不知它是如何上来的。
返程中结识了一条大狗,伏身向前,贴地伸手,隆起后臀,摇着尾巴,跟我套近乎,我在它家门前逗留许久,方才告辞。
柏峪的上山路,长,累,枯燥,羊和狗是山间农耕文化的点缀,羊和狗身后的事物和故事,待我们去发现、体味。
绿与红
夏季的来定村,枝叶浓郁,色彩厚润。
在以干旱为主色调的偃师南部山区,来定,怀抱着密集的树和草。比较之下,这是植被甚好的一个山村。
在来定村,选个合适的地方,也可以看见香炉峰,不过方位改变,致使“香炉”消失,成了分离又切合的两个峰尖。来定人说,我们的名字起好了,叫“情侣峰”。
流经来定的佛光溪中,有萤火虫。洛阳或者郑州人,兴致所至,傍晚出发,浅夜赶到,欣赏、拍摄,且会有所抓获。
佛光溪萤火虫的闪光,装饰着嵩岳后山生物多样化的幕板,向人们作出各种各样的提示。
来定有两孔石砌窑洞,翻新、建设,效果不错,据说是当年的“作战指挥部”,旁边还有个小型的“红色”博物馆。
偃师南部山区有不止一处此类所在,当地都花钱进行了结结实实的“包装”。宣传、教育,历来看重,以兹“研学”,项目非轻。
来定的文旅发展,村干部们颇有思路。惜乎山坳窄狭,两侧情形拘谨,或许不仅需要大智慧、大谋划,更需要大投资、大动作。
峡中水
自峡门口上山,是又一条攀登观览路线。
我感到累,走到半路,在旁边的果园外草地上盘桓之后,回头下山。不怕累者,走了上去。
遗憾我未能上去实地体验,好友把在高处拍摄的视频片段给我欣赏,还把车开到对面的山梁上,涉过一段一段积水,那是采石场运石车经行之路,南望远山,指给我看峡口的位置。
香炉峰、马鞍山、黄龙洞山、刀背山、中灵山……队列俨然,轮廓清晰。
在漫长的采石区道路行进,停留数次,最大的收获是尽收南部系列山脉于眼底,概形宏貌,一览无遗。据说系列山脉之中,也有野生的中药材。
中药材是中华民族对生物的最为基础的利用,加上自成体系的中医,让西方人感到惊讶和神秘。据说中医药内容要进中小学教材了,中草药研学活动当然也是很好的了。
当地百姓说:“昨天的雨大。”所以,峡门口的溪水,从山上流下来。
偃师南部山区水沟很多。来定的雨小,沟中没水,有萤火虫;峡口的雨大,沟中的小溪,流水哗哗。溪中石块很多,冲刷得很是洁净。峡门口村砌建了石拱桥,小巧玲珑,优美成型。
附近的村子,曰曹窑,曰任窑,曰牛窑,曰车李窑,皆有较好的文旅接待潜力。
窑洞村
中岳后山一带地方,村名为“窑”的自然聚落甚多。
窑洞居所是古人穴居的承继形式,在中原西部和大西北,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,蕴藏容涵着独特的民俗风情。
窑洞系横进之穴,称为横穴居。中原西部山区的黄土阶地断崖为横穴的建造提供了理想基础。窑洞居所,建造方便。古人为响应朝廷开垦生荒免除赋税数年的规定,携家带口,选择山坳,付诸体力,十天半月便可挖掘一孔窑洞安置家小,随后就在山中耕种创业了。
窑洞采用拱顶样式,以保持坚固。横穴居所依赖黄土的自然结构,具有很强的直立性,有的地方间有石层,牢固安全,遮风避雨没有问题。墙壁和屋顶厚实,既不从大气中吸热,也不向大气中散热,内中温度,比较恒定,具有优良的防寒避暑功能。
在老时代,老社会,穴居先祖以“三十亩地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”为理想的生活状态。白天,在黄土地的田垄间忙碌,夜幕降临,晚饭之后,躺在自己的窑洞里,温暖或清凉地休息。日复一日,岁复一岁,代复一代,辈复一辈,生老病死,悲欢离合。
日月续替,斗转星移,如今没有什么人居住窑洞了,先是盖建砖瓦房,后来波诡云谲的城市化大潮把农村人都“卷走”了。
人走后,窑洞失去维修,除非开发窑洞旅游,都被抛弃了。窑,仅成村名了。
新期望
嵩山西延,起伏、漫长,达于伊阙断口。总体感觉,比较“浑厚”,个别地方,也还“清秀”。
登封一侧,嵩山之少室和太室,均不太好攀登。偃师一侧的香炉、马鞍、黄龙洞、鞍坡、刀背、中灵诸山,尽管高大,却像是为腿强脚健的登山者设置的,予人以“战胜”的乐趣。
嵩岳后山生物资源丰富。植物,有麻栎、槲栎、侧柏、油松、大果榉等树木,村庄前后左右,核桃也多;观赏植物有蕨类数十种,花卉近百种,荆花不少。动物,有草兔、刺猬、黄鼬、狗獾、大灵猫等,据说还有大鲵;黑鹳、草鹭、鸿雁、雕鸮也能见到,野山鸡较多。
山楂果酒和饮品、金银花和冬凌草茶、柿子醋之类特产,都是当地正在或可以开发的富民项目。
多次实地踏勘偃师南部的嵩岳后山区域,感怀颇深。曾经小众、冷门的深闺乡姑,华丽转身,其美非一。
如今,抓住地质、地方诸种元素,开展、开发研学旅游,是个不错的方向,洛阳市、偃师区、付店镇,都在鼓励和支持。
现在,“洛阳嵩山地质研学基地博物馆”招牌明亮,岩石标本丰富,食宿营地正在高标准建设。
理念及各方面的支持,已经具备,人文地质特色和成就,皆在望中。
2022.07.25,于南龙山下
任见,另署后山,理科出身,早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,主要作品有《西欧史传》(6卷)《帝都传奇》(10卷),《牡丹传奇》(10卷),《刘禹锡传》,《白居易传》,《曹操传》(陆版+湾版),《丝路密码》(2卷,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),《洛阳往事》等逾百种。
~
任见:大唐一朝两种植物甚是奇妙-《大唐上阳》163
任见:武皇后生命中的第三个男性-《大唐上阳》162
任见:李皇上视察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工程
任见:李治饶了小太监惊驾之罪-《大唐上阳》160
任见:李皇上在洛阳离宫居然发挥超常-《大唐上阳》159
任见:武照将碍事的李治支向洛阳-《大唐上阳》158
任见:武照跟妖师为李皇上涂绿漆-《大唐上阳》157
任见:武照如何鉴定妖师的“思春”药粒?
任见:品读古希腊历史三书
任见: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(b)
任见: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(a)
任见:唐朝工部呈报皇上的龙门卢舍那造像图样
任见: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的规划设计报告
洛生门——孝敬皇帝李弘的人生悲剧
公主恨——高阳公主李漱的情感悲剧
谜底,奇异的“中国内地作家”标注
任见:增光嵩山的贤相姚崇
任见:古都洛阳的历史名宴
任见:叹惋莫高窟,功过王圆箓
任见:洛阳莫愁【原创】
任见:隋炀帝与南北大运河【原创】
任见:高风亮节说绿篁
任见:花香鸟语雅韵长
任见:嵩山精神【原创】
任见:后山记【原创】
任见:武则天贬牡丹【原创】
任见:直奔“终点”,焉能不短?【原创】
任见:孔丘“入周问礼”的谜底【原创】
任见:商统治者迁徙不休原因何在?
任见:“三川”宝地,古今偃师【原创】
任见:在河之洲【原创】
任见:宓妃甄后,翩跹洛神【原创】
任见:隋唐皇城天街,洛阳古都风采
~
注:任见先生2016年与2017年在北京时应邀出席多种论坛,如央视和北京社科院的国家核心文化建设论坛,清华大学的……道路论坛,北师大博士集群的历史文旅论坛等,在历史文旅论坛上,任见先生举例洛阳的历史文旅建设,主张选择隋唐为建设重点。之后不久,有人作出这张图片,叫做“振兴洛阳历史文旅”歌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