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见: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

任见: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『原创』

任见: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『原创』

任见: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

(本文原发于2019年3月15日,曾重发于2022年2月12日)

任见犹豫数年,终于不揣冒昧,再次提出“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”的观点。之所以称再次提出,是两年前的2017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多所大学的多次讲座中,已阐明过这个观点。

在2017年春季的“国家核心文化建设”论坛上,本人在主旨演讲中梳理了一条都城文化亦即核心文化的历史脉络,央视做有摄录,具体论证了封闭的关陇、半开放的河洛、打开封闭的汴泗平原、宁、京都城文化到现今应当筑建现代海洋都城文化的“国家核心文化之‘鼎’”的思考与建议——《“文化铸鼎”时代与“文化铸鼎”事业》,引起不少河洛文化“旧存量倚赖”同好的质疑,朋友们觉得不太易于认可。

文化是个生长性质的东西,浇水施肥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而且需要继续做好的工作。“祖上极阔”、“历史一哥”,是洛阳的骄傲,“后来暴发”、“嵩山首富”的郑州,不停地在加大考古、研讨和推广的剂量,西安本身绝不薄弱,而浇水施肥年复一年从无懈怠,安阳洹水和邺城的蕴藏十分厚实,宛城、许都,也不甘弱。

洛阳各级各界,从领军,到学者,至百姓众人,倾情尽心,打造“河洛文化”已是“默认形式”和自觉行动,成就卓著,硕果喜人。但另一面的现实是,随着时日的推移,不加更新的“旧存量倚赖”也在越来越明显地束缚文化,障碍自身。

河洛文化的“旧存量倚赖”以“河图洛书”“龙门石窟”“白马祖庭”“儒道之源”“理纬之根”“五都贯洛”“华贵牡丹”“老城洛邑”为砝码。许多年来,专家学者、河洛媒体在提高河洛文化认识层次上功劳巨大,但是,“巨额资财”确实已经蜕变成“散碎银子”,在熠熠发光,闪闪耀眼。比较无奈的是,斑斑点点、生抄硬援、不加筛拣、没有甄选、讹误流传、矛盾百现……在小媒介中,甚至在一些印刷品中,还常常露面,当然不能一概轻视为幼稚和肤浅,因为热心的文化传播者并不从事专家学者的工作。

“河图洛书”和南宋术士、江南儒生及流亡小朝廷的关系无法割开;“洛阳老城”曾是十二、十三世纪的金朝在空地上筑建的四隅四门土质州城,早已不存;“龙门石窟”和“白马祖庭”作为重要的古代遗存,已有国内较多同类场所挑战,认为他们的佛学文研或佛学教育分量重于洛阳;“儒道之源”、“理纬之根”、“五都贯洛”、“华贵牡丹”,不少富有情怀的企业家亲历躬行,有能力的企业亦甚有作为,但在高度、宽度上的学术、艺术成果,仍需热心期待。

在刚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中,洛阳接受安排,致全心全身全力于工业建设,以“现代化工业城市”为荣耀,直到“现代工业模式”破灭之后的近期,才转型打造历史文化,“古老”和“稚嫩”并存,心中也要有数。官方近年对河洛文化大遗迹的挖掘、复建,投入巨资,硕果累累,相关决策人士、专家学者付出的心血,令人感叹,遗憾的是相应软文化建设尚嫌迟滞,多数仍在贩卖“存量”的状态。

重要的是,正品、精品和糟粕、垃圾,洛阳自己要先加分辨。只管垒砌,固然能拢成一堆,但惟有批判,才能使物品明朗而优美。没有批判,没有讨论,没有争执,因而没有明辨,没有是非,没有重构,没有新知,没有祛腐生肌,也就没有蓬勃的活力了。

在文化建设上,糟粕不除,文文相护,拿酸捏臭,陈旧落伍,谬种流传,以误摆酷,别人批判,睚眦相杵,正常生长不能,遑论跻身普世文研之列、高层级文化交流队伍?深爱至于“宠溺”,抵触新角度讨论和邻居说三道四,厚爱至于“盲目”,从“祖上极阔”到凡事皆好,实质上,是不许文化更新、不许文化生长的“虚骄”心态在起消极作用。贬低友邦以高自身,更是荒唐,因为“贬低”是主观性的,于客观并无助益。

那么,如何“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”?

任见抱守勤劳的农民性格,多年来撰写有数千万字河洛文化著作及中外文化比较著作,在广东、北京、河南、纽约、法兰克福多地出版或连载,《三代演义》《洛阳往事》《丝路密码》(2卷国家基金优秀项目)《嵩山文脉》和《帝都传奇》(10卷本)《牡丹传奇》(10卷本)《西欧史传》(6卷本)《黄河与波河》(中国中部平原与意大利米兰平原)《巫文化诠讲录》(北大)《大唐上阳》(10卷本)《洛阳城》15卷本等均获好评,清华、北师大、科罗拉多大学和巴黎三大的教授们亦予以首肯。在力图普世性、全景式、深刻化而又具活力地展现“河洛文化”长河,尤其是这条长河奔腾流动的文化“内力”的创作过程中,深切地感到河洛文化的研究理解、宣传展示、搭台唱戏等,亟需新眼光、深认识、高姿态、大格局。

文化是个生长性质的东西,洛阳的浇水施肥若做不好而周边人家浇水施肥做得好,譬如关中文化的“国际性”、嵩山文化的“涵盖度”等等枝繁叶茂,终究在相形之下会显得“祖上极阔”的“历史一哥”矮一头,那就真的悲观了。

明白地说,历史上的洛阳,是长期“朝廷金銮”所在,河洛文化靠皇家权力自然支撑,今天的洛阳,尽管有受赐的“省内副中心”之名,仍然难改“芸芸兄弟城市”之一的实际地位。“河洛文化”生长到我们这一代,浇水施肥该怎么做?舍弃得瑟,求取实际,友善周围,谊结遐迩,重建文化协作,弘扬洛阳千百年与各方的纵横关系,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文化分量和文化地位,方为正途。

历史上的河洛文化,辐射极广,西连长安与关陇,东接汴泗与齐鲁,北括殷邺与燕赵,南涵许襄与荆楚,四方渊源,深厚古今,幽妙无垠,虽天时已去,然洛阳“地利”未易。我们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,清晰四面八方的相互认同度。关陇文化西域文化与河洛文化、曹州文化齐鲁文化与河洛文化、殷墟文化燕赵文化与河洛文化、宛楚文化荆襄文化与河洛文化、嵩山文化古郑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历史的与现实的关系,都是需要重新认识与加强建设的。

有史以来,洛阳与四面八方的辐状连接丰富度如何,今天与四面八方的辐状连接又该怎样强化,才能推动河洛文化建设东山再起,建成新的文化高地?任见认为,新的包含历史文化的大河洛文化应在认真拣选、高化自身的同时,加入友谊纽结的新内涵,让河洛文化在“历史悠远”的基础上再次真正地“高”起来,“大”起来,联结起来,带动起来,实现新的“拱卫”。

再具体地讲,任见所倡“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”,即是站在今天的文化“场”上,一方面有高度:精工学术,练成内功,以普世眼光批判地遴拣、清算自己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,从而生成中外学术界共同认可的百姓们喜闻乐见的系列成果,一方面有宽度:拥抱四方,通达域外,在新形势下重构多层文化楼台——西接长安关陇、东达汴泗齐鲁、北括殷邺燕赵、南概许襄荆楚;东延扶桑琉球、西及古罗马与不列颠、南驰交趾骆越、北涵匈奴鲜卑柔然突厥,再建多层多级的壮美文化景观。

构建新性质的大河洛文化,实际也是在新形势上重启文化“软件系统”,擢升河洛文化的新颖度,扩大洛阳的人心向往度,提高旅游、款客的温暖度,催生新一轮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。

“捐弃旧存量倚赖,构建大河洛文化”是艰巨的革命性工程。河洛大地历来人杰地灵,希望总是有的。

(本文原发于2019年3月15日,曾重发于2022年2月12日)

~~

任见,另署后山,理科出身,早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,主要作品有《西欧史传》(6卷)《帝都传奇》(10卷),《牡丹传奇》(10卷),《大唐上阳》(10卷)《洛阳城》(15卷)《刘禹锡传》,《白居易传》,《刘秀传》《曹操传》(陆版+湾版),《丝路密码》(2卷,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),《洛阳往事》等逾百种。

中岳嵩山新生:“后山研学”、“后山书院”等智慧策划

任见:嵩山精神--《嵩山文脉》序章

任见:后山凝雪流云--(原题:中岳后山雪霁,偃师南部体验)

任见:后山记+后山再记--嵩岳后山的文旅价值

任见:伊洛血脉悠远--原题:伊洛两水一川,古今偃师礼赞

任见:嵩岳后山访谈--中岳后山偃师南岭行记之五

任见:三川宝地偃师--原题:深藏河洛川区,历史文化偃师

任见:嵩岳后山行记--原题:偃师南部山区,博物文旅宝地

任见:珍贵的“两京古道”历史文旅链条

任见:在河之洲-洛阳孟津黄河之滨文化探源之一

任见:认识“洛神”艺术形象

任见:藏在武则天心中的两个男性

任见:“李杜相会”——李白与杜甫的“洛阳会”

任见:认识隋唐洛阳城和上阳宫

注:任见先生2016年与2017年在北京时应邀出席多种论坛,如央视和北京社科院的国家核心文化建设论坛,清华大学的……道路论坛,北师大博士集群的历史文旅论坛等,在历史文旅论坛上,任见先生举例洛阳的历史文旅建设,主张选择隋唐为建设重点。之后不久,有人作出这张图片,叫做“振兴洛阳历史文旅”歌谣。

中岳嵩山新生:“后山研学”、“后山书院”等智慧策划

任见:嵩山精神--《嵩山文脉》序章

任见:后山凝雪流云--(原题:中岳后山雪霁,偃师南部体验)

任见:后山记+后山再记--嵩岳后山的文旅价值

任见:伊洛血脉悠远--原题:伊洛两水一川,古今偃师礼赞

任见:嵩岳后山访谈--中岳后山偃师南岭行记之五

任见:三川宝地偃师--原题:深藏河洛川区,历史文化偃师

任见:嵩岳后山行记--原题:偃师南部山区,博物文旅宝地

任见:珍贵的“两京古道”历史文旅链条

任见:在河之洲-洛阳孟津黄河之滨文化探源之一

任见:认识“洛神”艺术形象

任见:藏在武则天心中的两个男性

任见:“李杜相会”——李白与杜甫的“洛阳会”

任见:认识隋唐洛阳城和上阳宫

任见:大唐一朝两种植物甚是奇妙-《大唐上阳》163

任见:武皇后生命中的第三个男性-《大唐上阳》162

任见:李皇上视察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工程

任见:李治饶了小太监惊驾之罪-《大唐上阳》160

任见:李皇上在洛阳离宫居然发挥超常-《大唐上阳》159

任见:武照将碍事的李治支向洛阳-《大唐上阳》158

任见:武照跟妖师为李皇上涂绿漆-《大唐上阳》157

任见:武照如何鉴定妖师的“思春”药粒?

任见:品读古希腊历史三书

任见: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(b)

任见: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(a)

任见:唐朝工部呈报皇上的龙门卢舍那造像图样

任见: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的规划设计报告

洛生门——孝敬皇帝李弘的人生悲剧

公主恨——高阳公主李漱的情感悲剧

谜底,奇异的“中国内地作家”标注

任见:增光嵩山的贤相姚崇

任见:古都洛阳的历史名宴

任见:叹惋莫高窟,功过王圆箓

任见:洛阳莫愁【原创】

任见:隋炀帝与南北大运河【原创】

任见:高风亮节说绿篁

任见:花香鸟语雅韵长

任见:嵩山精神【原创】

任见:后山记【原创】

任见:武则天贬牡丹【原创】

任见:直奔“终点”,焉能不短?【原创】

任见:孔丘“入周问礼”的谜底【原创】

任见:商统治者迁徙不休原因何在?

任见:“三川”宝地,古今偃师【原创】

任见:在河之洲【原创】

任见:宓妃甄后,翩跹洛神【原创】

任见:隋唐皇城天街,洛阳古都风采

发布于:河南省